用益-信托经理参考:信托公司开年迎雪球结构产品窗口指导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一周重点关注:
● 传房企收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
● 央行本周净回笼资金6600亿,春节前降准概率较小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 银保监会:去年11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4%
● 监管放大招,新基金注册速度进一步提升
● 私募基金2021年业绩出炉
● 公安部:去年查处私募投资及各类交易所有关案件1200余起
● 证监会1月1日起恢复征收证券期货业机构监管费
● 雪球结构产品再迎强监管,信托公司雪球发行被叫停
● 2021年新增备案慈善信托规模超5.5亿元 同比增42%
● 集合信托2021年四季度发行近4000亿元
● 信托收益“跌跌不休”,政信产品一票难求
● 央行赞成肖钢提交的关于完善信托制度的提案
●【观察】碳信托业务展望
●【观察】信托“生态化”
一、财经视点
■ 传房企收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
1月6日晚间,有媒体消息称,目前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道红线”相关指标。随后有媒体记者证实,该消息属实。一家头部房企人士媒体记者,近期已有多家金融机构来与公司进行相关项目沟通,但在具体的相关指标上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不过,也有部分民营房企对记者称,未收到该政策信息。
点评:该政策旨在助推大型优质房企出手并购出险房企项目,从而有效化解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通过并购等市场化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高负债企业集团资产、负债双瘦身的同时保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引导市场各主体更加重视项目本身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央行本周净回笼资金6600亿,春节前降准概率较小
2022年第一周,央行净回笼资金6600亿元。具体来看,周一为元旦法定节假日故无逆回购操作,周二至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分别进行了1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有7000亿元逆回购到期。
点评:春节将至,考虑到现金走款、缴准、缴税、政府债发行等因素,1月流动性压力不小,后续仍需央行加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若美联储如市场预料在明年5月前加息,那么中国政策宽松的窗口还剩约半年时间,应抓紧时间推出政策红利稳增长。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1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要依法依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相应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等科学精准的监管措施,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一要科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二要运用分类结果提高监管效能,防止乱作为、任性执法;三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
点评:面对纷繁复杂的监管对象,需要能够真正弥补监管能力不足和提升管理效能的工具。信用监管作为新型监管机制的基础,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机制,有助于增强政府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监管成本,充实监管部门的政策和执法工具箱。
■ 银保监会:去年11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4%
银保监会在第278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末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8.4%,整体保持稳定。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进一步满足,个人住房贷款中90%以上用于支持首贷房。对于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 中国2021年12月外汇储备升至3.25万亿美元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连续3个月增长。202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32501.66亿美元,环比增加277.8亿美元,预期32330亿美元,前值为32223.86亿美元;黄金储备持稳于6264万盎司。
■ 数字人民币可在零售交易等场景试点使用
国务院办公厅周四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指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创新新三板市场股债结合型产品,丰富中小企业投融资工具。探索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合作衔接的机制。
■ 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被查,10天前曾公开亮相
1月8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成为今年金融领域落马的“第二虎”。此前,2022年1月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监察组、天津市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机关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牟善刚被查。查阅公开报道发现,王滨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21年12月29日参与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
二、同业新闻
■ 监管放大招,新基金注册速度进一步提升
在最新一期《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起新基金注册速度进一步提升:第一是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混合类、债券类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20天缩短至15天。第二是未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主动权益类、被动权益类(宽基)、 混合类、债券类基金产品,注册期限由原则上不超过30天、 30天、45天、45天缩短至20天、20天、35天、35天。
点评:此前证监会多次优化公募基金产品注册机制,此次主要是针对纳入快速注册机制的常规混合类和债券类产品,每类产品注册速度都有所提速。2022年伴随着新基金审批提速,有望更多新产品出炉,行业继续迎来“黄金时代”。
■ 私募基金2021年业绩出炉
近期,私募基金2021年业绩数据陆续出炉,根据三方统计,2021年表现最亮眼的是量化策略,量化股票多头平均收益率22%,主观股票私募的平均收益则在10%、11%。去年一些股票私募通过布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同时较早减持港股互联网股票,取得较好投资业绩。而量化策略热度不减,四季度回撤更引发行业思考,市场风格切换对量化私募带来巨大影响,唯有不断迭代策略去适应市场,控制风险敞口,才能维持超额收益。
点评:每种投资策略都会有风格不适应的市场环境,会阶段性出现业绩低迷的情况,但投资最终是要回到扎实的研究上来,只要投研能力足够强,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 公安部:去年查处私募投资及各类交易所有关案件1200余起
据公安部网站1月6日消息,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依法严厉打击经济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着力遏制突出经济犯罪活动。截至11月,共破获经济犯罪案件6.6万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55亿元。同时,积极参与推进私募投资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依法查处有关案件1200余起,涉案金额近5000亿元。
■ 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增至105家 2021全年猛增43家
新年伊始,私募圈又传佳音!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思勰投资管理规模破百亿元大关,正式晋级成为百亿私募,也是国内第28家百亿私募。截至2021年年底,国内百亿私募数量增至105家,与2020年底的62家相比,全年猛增43家,数量同比增长70%,增速创下历史之最。百亿量化私募有28家,数量占比为26.67%,除了思勰投资外,凡二投资、星阔投资、聚宽投资等百亿量化私募均为年底新增。
■ 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发行
建信理财发布的信息显示,1月5日,建信理财首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安享固收类按月定开式(最低持有5年)养老理财产品正式募集发行,这也是养老理财试点开展以来,四家试点机构发行的第一只开放式养老理财产品。据了解,该养老理财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中低风险、公募发行、1元起购,按月开放申购,最低持有5年。
■ 证监会1月1日起恢复征收证券期货业机构监管费
发改委、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银保监会恢复征收银行业监管费、保险业监管费,证监会恢复征收证券期货业机构监管费;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自开市之日起收取证券业务监管费。银行业监管费(包括机构监管费和业务监管费)、保险业监管费(包括机构监管费和业务监管费)、证券期货业机构监管费收费标准暂按照暂免征收政策出台前的收费标准执行。证监会对北京证券交易所征收的证券业务监管费执行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同的征收标准。
■ 中证协开展证券行业薪酬管理制度调研
财联社1月7日消息,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日向券商下发薪酬管理制度调研的通知,要求券商在1月7日17点前提交反馈意见。通知中提到,健全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为了解行业对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的意见建议进行调研。
三、信托动态
■ 雪球结构产品再迎强监管,信托公司雪球发行被叫停
资管新规元年来临,信托业监管的“第一枪”也随之打响。据从信托业内人士证实,部分信托公司近日收到了监管的窗口指导,不允许其继续向自然人销售涉及雪球结构收益凭证的产品。此前,部分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也曾收到过雪球类产品的窗口指导。
点评:监管此举主要是防止个人投资者因误解雪球产品含义而无法接受可能的本金亏损。这一监管举措符合信托业控风险的监管基调,更是资管新规下各资管机构同台竞争的一种体现。
■ 2021年新增备案慈善信托规模超5.5亿元 同比增42%
在对慈善中国信息平台公开数据进行不完全统计后发现,2021年全国新增备案慈善信托226单,同比减少13%;合计受托财产总规模为5.57亿元,同比增长42%。截至目前,国内累计备案的慈善信托数量近800单,财产总规模超39亿元。其中,财产规模低于100万元的慈善信托共有183单,占比81%,较2020年进一步增加;财产规模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慈善信托仅有10单,约占备案总数量的4.4%;财产规模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的慈善信托有33单,占比14.6%。
点评:目前,我国慈善信托发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未来随着以上制约因素的消除和完善,相信慈善信托会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不断提高三次分配的效率,为共同富裕贡献更多信托力量。
■ 信托收益“跌跌不休”,政信产品一票难求
用益信托网数据显示,上周(2021年12月27日-2022年1月2日)非标类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继续下行。本周成立非标类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03%,环比减少0.14个百分点。另据北京一家央企信托公司销售人士称:近期发行的一款江苏连云港地级市的政信项目,2年期收益7.8%,上个星期还在火爆预热,元旦后就突然叫停了。原因是:融资人不缺钱,提出要降成本。
点评:“资管新规”落地后,信托行业中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标品信托的募集情况受投资者接受程度影响较大,再加上当前“刚兑”文化短时间内尚未完全破除,因此投资人认购优质信托项目时常常出现供不应求、额度难抢的情况。
■ 集合信托2021年四季度发行近4000亿元
2021年年底,信托发行呈现回暖态势。根据用益信托最新统计,2021年12月份68家信托公司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423款,发行规模1456.9亿元,较2021年11月份发行的1293.8亿元的规模,环比增加12.6%。自此,信托行业已连续三个月增长,2021年四季度累计发行8596款,规模达3971.6亿元。
点评:虽然2021年显得相对艰难,但年末冲规模是信托行业的常态。在监管环境持续趋严、“两压一降”多次被强调的背景之下,非标融资类产品展业受阻,而标品信托的募集情况受投资者接受程度影响较大,集合信托市场短期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 央行赞成肖钢提交的关于完善信托制度的提案
据1月4日人民政协网报道,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围绕尽快修订信托法,完善信托的基本法律制度提交了提案。2021年12月初,这件提案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详尽答复。“我们总体赞成您提出的完善信托基本法律制度、建立与家族信托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出台《信托法》司法解释、加强监管等建议。这些建议是《信托法》修改中需要深入研究论证的内容,对完善我国信托制度,促进家族信托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央行如此回复道。
■ 浙金信托成为2022年第一家完成增资的信托公司
1月8日,浙金信托的控股股东浙江东方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控股子公司浙金信托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并完成工商登记变更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数量不超过519,058,371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42,742.85 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对浙金信托公司增资16.99亿元,另外给予浙金信托补充流动资金7.28亿元。浙金信托于近日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换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由17亿元变更为28.80亿元,其他注册项目未变更。
■ 中信信托成功推出首单债权资产保险金信托
近日,中信信托在家族信托和保险金信托的非现金财产领域取得新突破,成功推出首单债权资产保险金信托,为客户实现了家庭资产的统筹管理和传承。该信托项目由中信信托、和中信人寿协同推出,信托财产由保单+债权资产组成,委托人首先将其持有的终身寿险受益权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了保险金信托,随后将其名下充分确权的债权资产追加进入信托。
■ 新时代信托将于今年3月公布兑付方案
据知情人士向透露,近日,新时代信托内部会议中,接管组称,新时代信托将于近期启动自然人投资者的兑付计划,预计3月份开始,最迟不超过7月份。关于具体兑付的方案,内部会议中,接管组并没有提及,具体是借鉴安信信托打折受让信托份额的模式,还是做一个有担当的信托公司全额赔偿本息,需要等方案出台才能知晓。
■ 吉林信托近两年累计被罚170万 多名负责人被警告
新年伊始,吉林信托在各家信托公司忙着各种“开门红”业务之时,也给自己讨了个头彩,成为2022年第一家被银保监会通报罚单信托公司。算上此次被罚,近两年吉林信托累计被罚金额已达170万元。1月5日,银保监会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2021年12月27日吉林银保监局依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五十条规定,对吉林信托信息披露不足违规行为,给予3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给予对吉林信托信息披露不足负直接责任的李飞、于亮警告处罚。
四、市场观察
■ 碳信托业务展望
韩鸣飞撰文认为,我国碳市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部分公司已探索开展了碳信托业务的实践。虽然现阶段碳信托业务开展会遇到一些困境,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或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主要观点:
1、碳信托发展潜力巨大。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全国碳市场目前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信托公司应针对当前市场发展窗口期,提前布局相关产业链条,响应国家政策,发挥行业优势,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信托公司在开展碳信托业务中可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碳资产投资交易中去,提升市场活力,发挥市场调节功能;二是基于碳资产向控排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持续发展;三是提升相关资产管理服务能力,包括碳资产的价格发现、交易管理、账户托管等。
3、信托公司开展碳信托业务虽然已迎来良好市场机遇,但是限于创新业务的开拓难度、自身能力储备不足、配套政策制度尚待完善,碳信托发展仍然面临现实困境。
4、碳信托业务逻辑和管理方式与传统信托业务相差较大,信托公司需要转变展业思路,提升碳信托业务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因为碳资产本身是一种数字资产),积极践行ESG发展理念,提升基于碳资产的账户管理能力和权益投资能力。
5、碳信托业务的开展对信托公司风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风险将成为整个项目风险研判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目前多数信托公司缺乏对相关因素的考量。
■ 信托“生态化”
近日,与一位保险公司高管聊天,谈到对金融机构的理解,他的态度是“三流公司做产品,二流公司做服务,一流公司做生态”。的确如此,近年来逐步建立并打造生态圈,已经成为许多信托公司的重要选择。
主要观点:
1、随着资管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拓展增值服务边界、开展业务创新等成为各金融机构面对的挑战。
2、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经营范围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三大领域,同时还拥有着包括投资范围灵活、财产风险隔离等制度优势。经过多年发展,信托公司还拥有一批成熟的高净值客户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通过跨界合作,与其他种类的金融机构取长补短,碰撞并研发出新产品,最大限度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成为信托业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3、近年来,除了与金融机构建立生态圈外,信托公司还积极围绕养老、绿色金融等领域与非金融机构建立相关生态圈,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效。
4、生态圈的建立不仅仅是“合同签署”,决策层在实际业务落地中还要注意系统是否能够有效衔接、工作人员是否能够有效执行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5、任何生态圈的建立都应该是能为客户创造有价值的服务并以客户合规需求满足为前提,在构建生态圈时要坚决杜绝“通道业务”等不合规情况的发生。
作者: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
来源:用益信托网
往期回顾: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2021年信托业回顾系列之转型阵痛与探索前行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得关注和需求!